彌生時代

彌生時代是日本列島開始種植水稻並初步形成早期國家的時期。
關於彌生時代的起止年代有諸多說法。包括從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的說法,以及從公元前10萬年〜公元300年的說法。
本篇將依據從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的理論,追尋彌生時代的歷史軌跡及昔日生活的樣貌。

歷史指南

  • 水稻種植的普及和農業文化的確立。
  • 開始爆發因貧富差距而引起的戰爭。
  • 出現了許多由強大部落征服弱小部落而形成的小國。
  • 日本國內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倭國大亂」爆發。
  • 以巫女卑彌呼為王的「邪馬台國部落聯盟」成立。

彌生時代的歷史脈絡

彌生時代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時期。本篇將穿越到遙遠的彌生時代,去探尋各個時期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日本人生活方式的變革和文化的發展軌跡。

彌生時代前期,開始出現貧富差距及由此引發的村落間紛爭

彌生時代水稻種植得到普及
彌生時代水稻種植得到普及

彌生時代前期,水稻種植從亞洲大陸和朝鮮半島傳到日本,因而產生了以種植水稻為主的農業文化。
隨著獲取食物的方法,從作為繩文時代經濟主體的狩獵和採集轉變為以種植水稻為主的農業經濟,以村落為單位的大規模群居生活方式逐漸形成。

在水稻種植得到普及的同時,耕作農具也不斷增多。各種農具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生產力,稻米的產量也隨之增高。
當生產量超過消費量,可以開始儲存剩餘糧食時,出現了有能力大量囤積稻米的富人,從而造成人與人之間、部落之間的貧富差距。

於是開始出現貧窮村落為獲取土地和剩餘農作物而攻擊富裕村落的戰爭。
為了抵禦其他村落的襲擊,人們在外圍修築壕溝和柵欄,建造「環濠部落」。與此同時,旨在維持村落內部凝聚力的規則也變得更加嚴格。

彌生時代中期,開始形成早期國家

埋葬彌生時代國王的古墳
埋葬彌生時代國王的古墳

在部落之間日益加劇的衝突中,武力強大的部落逐步征服弱小部落,形成了許多小國。各小國的權利集中在掌管民眾的首領手中,首領便順理成章地成為國王。
當國王死後,他們會被埋葬在用土和石塊堆成的丘陵形狀的墳墓中。

彌生時代晚期,日本第一次大規模內戰爆發

被立為「倭國」之王的巫女卑彌呼
被立為「倭國」之王的巫女卑彌呼

在彌生時代後半期,大約西元2世紀,爆發了日本國內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倭國大亂」。
關於「倭國大亂」的起因有諸多說法。其中最普遍的說法是為爭奪王位而起,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由於在全球變冷的影響下,發生的爭奪土地的戰爭。

「倭國」是日本列島的古稱,出現在中國的許多歷史書籍中,被認為在彌生時代後期擁有強大的政治勢力。
日本初次的大規模內戰「倭國大亂」,以巫女卑彌呼登上原本屬於男性的「倭國」之王的寶座而告終。
於是,以卑彌呼所統領的「邪馬台國」為中心的「邪馬台國部落聯盟」成立,「大和政權」由此誕生,日本歷史進入古墳時代

彌生時代人們的生活樣貌

由於水稻種植的普及,以及從亞洲大陸和朝鮮半島引進的各種技術和材料,彌生時代人們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接下來透過出土的遺蹟和文物,來窺視一下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具體的變化。

豎穴式住居的改善和糧倉的出現

彌生時代出現的高床倉庫
彌生時代出現的高床倉庫

在彌生時代豎穴式住居是一種最常見的建築風格。由於豎穴式住居為半地下式建築,所以冬暖夏涼,能有效地抵擋強風的襲擊。
這種自繩文時代就存在的建築風格,到了彌生時代中期則通過改進而增加了許多新的功能。比如將原來在房屋中央的爐竈移建到靠近後方的牆壁處等。

此外,由於當時儲存食物已成為可能,所以人們開始建造糧倉。彌生時代的糧倉被稱為高床倉庫,其建築風格與豎穴式住居不同。高床倉庫只使用掘立柱的建築樣式,茅葺屋頂也不像豎穴式住居那樣接近地面,而是人字形的「切妻屋根」。
為了防止老鼠偷吃稻米,人們在高床倉庫的柱子和庫房之間安裝了名為「驅趕老鼠」的板子,以防止老鼠侵入。

由稻米的登場而改變的飲食文化

在彌生時代成為日本人主食的稻米
在彌生時代成為日本人主食的稻米

從開始種植水稻的繩文時代起,主食內容逐步發生變化,人們吃稻米和小麥的機會增多。雖然仍在繼續狩獵和捕魚,但據說除了宗教儀式及皇室享用以外,其他人不再食用野豬肉和魚類等肉食。而且,從鳥取縣出土的木勺可以看出,當時已經有部分地區的人們已在使用食器進食。

此外,清酒也因稻米的出現而誕生。
當時清酒的製作方法是將稻米放入嘴裡咀嚼,然後吐到罐子裡,用唾液發酵而成。
據說調味料也起源於彌生時代。據考證當時人們通過煮干貝類同時製作鹽和湯料,瀨戶內海沿岸地區已開始製鹽。

為改善人類生活品質而不斷進化的工具

農具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稻作的生產效率
農具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稻作的生產效率

彌生式陶器是彌生時代具有代表性的遺物之一,是用手工捏製成型,然後在未上釉的情況下燒製成各種形狀的陶器。除了陶器之外,彌生時代還出現了各種為滿足生產及生活需要而不斷進化的工具,特別是農具最引人注目。用來耕地的犁和鋤頭、用來收割稻穀的石刀(鐮),就連打穀用的連枷也都有了。農具的發展和普及,使彌生時代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農具的應用大大地提高了水稻種植的生產效率,使水稻獲得穩定的產量成為可能。

開始從中國和朝鮮輸入青銅器和鐵器

在「古代出雲歷史博物館」展示的彌生時代的青銅器
在「古代出雲歷史博物館」展示的彌生時代的青銅器

從彌生時代起,從朝鮮半島輸入各種青銅器和鐵器。青銅器和鐵器作為武器和工具等實用工具被廣泛使用於生產和日常生活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青銅器也開始用於禮儀中使用的祭器等宗教道具。

彌生時代服裝材質和樣式的改善

彌生時代人們的服飾
彌生時代人們的服飾

隨著織布道具從亞洲大陸傳入日本列島,織布技術也得到發展。
彌生時代常見的服裝是在一整塊布料中間開個洞的套頭裝。起初大多為用麻纖維編織而成的麻布,後來有了進一步的改善,出現了使用絲綢的服裝。而且,隨著染料的發明,還出現了一些經過設計的服裝。
不過,當時只有皇室等高階層人士才有資格穿有設計圖案的服裝。

彌生時代的習俗

彌生時代出現的貧富差距,不僅引發了戰爭等社會矛盾,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俗。
下面介紹一些在彌生時代誕生並紮根於日本列島的風俗習慣。

彌生時代出現了社會地位的差異

彌生時代掌權的國王
彌生時代掌權的國王

在富裕層之間出現了用稻穀換取從中國和朝鮮半島輸入的青銅器和鐵器,作為陪葬品的習俗。
據考證,彌生時代後期權勢人物的住宅和墳墓都與百姓分離開來。而且,村落統治者有權命令村民為自己修建住宅和墳墓。
貧富的差距導致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社會地位的差異。

喪葬習俗紮根於日本列島的時代

彌生時代的棺材
彌生時代的棺材

彌生時代,使用木棺葬人的喪葬習俗從朝鮮半島傳入,並紮根於日本列島。
此外,二次葬的埋葬方式也很普遍。即先將死者屍體土葬,等屍體腐爛後,把骨頭取出,放入甕、罐陶器中再次埋葬。
據說,人們會在二次埋葬時,用被挖出的親人的指骨和牙齒做成項鍊佩戴在身上。

日本規模最大的彌生時代遺跡「吉野里歷史公園」

吉野里歷史公園是日本政府指定的國家特別史跡。佔地總面積達117公頃,擁有日本規模最大的彌生時代環濠部落遺跡。根據出土文物及相關資料復原了彌生時代的主祭殿、 豎穴住居等近百棟建築,讓人彷彿穿越時空來到了彌生時代。
想感受一下彌生時代日本「原風景」的朋友,不妨到此地一遊。

照片

  • 彌生時代的住居

    彌生時代的住居

  • 彌生時代水稻種植得到普及

    彌生時代水稻種植得到普及

  • 埋葬彌生時代國王的古墳

    埋葬彌生時代國王的古墳

  • 被立為「倭國」之王的巫女卑彌呼

    被立為「倭國」之王的巫女卑彌呼

  • 彌生時代出現的高床倉庫

    彌生時代出現的高床倉庫

  • 在彌生時代成為日本人主食的稻米

    在彌生時代成為日本人主食的稻米

  • 農具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稻作的生產效率

    農具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稻作的生產效率

  • 在「古代出雲歷史博物館」展示的彌生時代的青銅器

    在「古代出雲歷史博物館」展示的彌生時代的青銅器

  • 彌生時代人們的服飾

    彌生時代人們的服飾

  • 彌生時代掌權的國王

    彌生時代掌權的國王

  • 彌生時代的棺材

    彌生時代的棺材

歷史沿革

早期(西元前3世紀〜西元前2世紀)
隨著水稻種植的普及,出現貧富差距。村落之間開始頻發戰爭。
中期(西元前2世紀〜西元前1世紀)
隨著村落之間衝突的加劇,武力強大的部落逐步征服弱小部落,形成了許多小國。
晚期(西元前1世紀〜西元2世紀)
爆發日本國內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倭國大亂」。「邪馬台國部落聯盟」成立。